國內人民幣匯率彈性足 逆周期因子助力穩定市場預期

  • 商洛在線
  • 2020-11-02 15:37:04
  • 來源:人民網

10月27日晚間,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發布公告顯示,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公告稱,調整后的報價模型有利于提升報價行中間價報價的透明度、基準性和有效性,也是外匯市場自律機制中市場主體發揮作用的體現。

據了解,“逆周期因子”首次亮相于2017年5月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于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逆周期因子引入的初衷是“對沖”在特定時期外匯市場出現明顯順周期“羊群效應”,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回歸基本面、外匯市場供求狀況;同時,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最終讓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波動,也就是實現內外部經濟均衡時的匯率水平。

“一般來說,只要國內市場更趨理性,外匯市場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較好反應供求狀況、符合經濟與國際收支基本面,且在均衡合理水平附近雙向波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國內人民幣匯率彈性足,國內就有條件逐步淡出‘逆周期因子’。”周茂華表示。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年內累計升值約4%,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年內累計升值約3.7%,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內累計升值約3.8%。

周茂華指出,隨著國內持續深化利率與匯率改革,人民幣彈性明顯增強,人民幣匯率先后經受住了內外極端環境的考驗,市場更趨理性與成熟,外匯市場運行整體平穩、人民幣匯率走勢基本符合基本面發展趨勢,整體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彈性增強。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表示,此次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對“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一方面是參考了包括美元在內的國際市場上其他貨幣價格,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外匯供求關系。

“事實上,這一舉動也是更多地把匯率定價的決定權交還給市場的體現。”丁孟表示,這與此前央行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的導向一致。

10月10日,央行時隔兩年再次宣布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這意味著銀行進行遠期售匯業務不再要求繳納準備金。

這一政策落地后,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于10月19日攀上6.7010元,創下2019年4月18日以來最高。截至10月27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989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調264個基點。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0月24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也表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更好地發揮匯率在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中的“自動穩定器”作用。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市場主導,監管當局主要是減少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限制,順其自然。

標簽: 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美元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