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貴州人】鄧燔:“海歸”博士逐夢“黔茶”

  • 商洛在線
  • 2023-08-31 16:10:36
  • 來源:多彩貴州網

“當我第一次隨愛人到黔南州貴定縣云霧山,呼吸到這里的新鮮空氣,看見醉人的貴州綠,喝到醇香的都勻毛尖茶時,我立刻被貴州吸引了。”問起為何當初會選擇歸國并扎根貴州茶山時,鄧燔說道。


【資料圖】

2013年6月,這位來自沿海地區的“海歸”女博士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放棄已獲得的海外高薪工作回國,到貴州黔南州發展茶產業。

起初,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內,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不支持鄧燔的決定。但在鄧燔看來,貴州的生態優勢尤其適合發展山地綠色農產品,能為她鉆研的課題提供理想的自然條件。“我要在這片純凈的土地上,種出最干凈的茶。”鄧燔說。

從此,鄧燔成了一個追夢人。

她致力于服務黔南州教育和綠茶產業,想將歐洲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理念用于當地的實踐。作為特殊人才,鄧燔被黔南州引進到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擔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她結合自身國外學習經歷,傳遞國際先進學習理念和科學技術,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同時重點發展科研,短短兩年時間,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大學生創業創新重點立項項目1項,主持并完成州委重大調研課題1項。

鄧燔立志打造一個高端、中端和低端的全產品鏈優質生態茶基地,塑造一個現代化茶業農場。

基于此愿景,鄧燔和丈夫徐澤菓從零出發,注冊成立了貴州八克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在惠水開辟了近7000畝新茶園,接著又收購了云霧鎮鳥王村馬坡茶場一片2000多畝的老茶園,茶園位于貴定云霧貢茶的核心區。

同時,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鄧燔建立貴定縣茶產業博士工作站,并啟動了智慧茶園的項目建設,探索茶產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升級換代方案。并在云霧山茶園開展試點測試,以測土配肥、水肥自動化一體、機械采摘為主要手段,做到茶業“高質、高產、高效”。

剛開始這片近萬畝的茶園里的草長得特別快,周圍所有人都建議使用除草劑,鄧燔卻堅持人工除草。經過多年嚴格的茶園監控和土壤管控,努力終于換來了成效:茶葉通過歐盟464項農殘檢測合格,鄧燔公司所有基地均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并與她的博士母校丹麥奧胡斯大學、貴州省茶科所、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開展戰略合作,成為中法友好協會實習基地,茶葉遠銷到美國、歐洲。

鄧燔(右)和其丈夫徐澤菓(左)

小小的茶葉不僅托起了鄧燔的人生夢想,也托起了當地許多貧困家庭的生活:公司自成立以來,解決了惠水、貴定兩縣3500人次就業問題,其中,貧困人口占用工總數的30%以上,戶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鄧燔希望,能把茶基地發展成集茶園種植、生產加工、貿易合作、文化旅游、茶保健品結合的綠色產業,讓其成為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要做好茶產業發展,也要做好茶文化傳承。鄧燔了解到,都勻毛尖早在1915年就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但卻苦于欠缺有力的證據支撐佐證。在研讀大量國內外歷史資料后,鄧燔確定所有關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資料都存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圖書館,在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鄧燔與工作人員飛赴美國尋回了那份遺失的歷史,填補了貴州茶葉輝煌歷史的證據鏈。

借國際化教育背景,鄧燔一直努力推動“黔茶”國際行。2016年,鄧燔代表地理標志產品都勻毛尖到法國駐中國大使館進行交流活動,以流利嫻熟的法語向外國友人推介都勻毛尖茶,獲得了他們的點贊;2019年6月,鄧燔參加了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意大利羅馬召開的2019數字農業大會,與各國代表交流討論貴州建設智慧茶園的案例。她還多次擔任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中國都勻物流高峰論壇等國際會議的現場翻譯。“我希望能多途徑宣傳‘黔茶’文化。”鄧燔表示。

十年間,鄧燔步履不停,用科技和教育推進貴州茶產業的進步,為貴州茶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她表示:“我想做一名最接地氣的‘海歸’農學博士,一名耕耘在美麗茶山上的科研人員。”

一審:王 琰 曹 軼

二審:林 萌

三審:李 蓓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