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多措并舉確保秋糧豐收

  • 商洛在線
  • 2023-08-17 15:43:29
  • 來源:山西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

山西日報記者王秀娟報道 立秋已過,全省秋糧作物陸續進入中后期生長階段,也是產量形成的最緊迫、最關鍵、最重要的時期。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80%以上,我省各地高度重視秋糧生產,加強組織動員、強化技術指導、抓好防災減災,千方百計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長治市實施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扎實抓好長子縣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壺關縣玉米綠色高產高效推進縣和19個新型經營主體單產提升示范項目,帶動全市糧食產能提升。

臨汾市今年共完成秋糧播種面積462.19萬畝,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10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00%;完成大豆播種12.65萬畝,占任務12.2萬畝的103.69%。目前各類糧食作物長勢良好。

運城市以水稻替代玉米增加口糧、提升效益,實現糧食種類的轉型。目前,全市在黃河灘涂、鹽堿灘地發展水稻面積6萬畝,未來3年將發展到10萬畝以上。大同市今年在小南頭建立特色雜糧區域中心試驗基地500畝,其中,建立集成試驗田40畝,集成3套有機旱作技術;建立新技術示范田60畝,展示新技術5項;建立中試推廣田400畝,示范推廣有機旱作集成技術5項。

陽泉市面對糧食作物受災情況,組織市縣鄉三級80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全市31個鄉鎮進行拉網式排查與指導幫扶。全市調撥儲備速生蔬菜種子2萬余袋,肥料1200余噸及生產所需物資,以最快速度恢復農業生產。目前省級救災資金520萬已經下達到各縣區、各鄉鎮,盂縣財政預算1000萬用于農業救災,加快恢復農業生產。

清徐縣作為省級有機旱作農業項目實施縣,緊緊圍繞醋產業、高粱全產業鏈發展特色,高效實施2萬畝有機旱作高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從創新模式上著手,集成技術上強化,實現“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縱深推進有機旱作農業基地,提升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汾陽市成立技術指導組,由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邵林生首席專家任組長,山西農大鄭洪元專家及省市縣鄉村五級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指導組,對玉米基地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技術指導。全市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包鎮包村包主體,到村到戶到田間,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覆蓋全部建制村。

交口縣財政統籌獎補資金34.05萬元,對耕種條件差、且畝產達不到周邊區域普遍耕地產量50%的撂荒地進行獎補。復耕復種糧油作物按100元/畝標準一次性進行獎補,復耕復種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和中藥材等經濟作物按60元/畝標準一次性進行獎補。

8月14日-15日,全省種植業高效發展培訓班在長治市長子縣舉辦,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整建制推進縣單產提升示范基地和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基地,相關專家圍繞糧食政策、糧食單產提升、有機旱作技術運用等內容進行培訓。省植保植檢中心正高級農藝師張東霞還對秋糧作物中后期病蟲害防控技術進行講解。各市與會人員紛紛表示,要結合當前秋糧苗情長勢,深入開展奮戰100天奪秋糧豐收行動,充分發揮萬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技術服務作用,分環節、分區域、分品種督促指導各地落實好肥水調控、化控防倒、“一噴多促”等穩產增產技術措施;抓緊抓實農業防災減災,防范強對流和干旱等災害性天氣,全力奪取秋糧豐收。

標簽:

?

推薦More